通信行业年终关键词:产业链、5G、千兆光网、运营商、AI、Cat.1
纵观2021年的国内通信行业发展,5G的喧嚣归于沉寂,6G又太过遥远。
过去一年的通信行业看似风平浪静、平淡无奇。
但实际上,整个行业的格局,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。
重构通信产业链
从对华为的制裁上,以及对芯片关键产业链的打压上;启用了各种进攻性的限制手段。可见中美竞争十分激烈。
对手为了遏制我们的发展,扶持其它的下游,维持产品的制造输出。
想方设法在上游进行打压,破坏我们的产品链。
虽然各自都在找产业链缺失环节的替代者,但我们仍然是略处于劣势的。
对手把持的产业链环节,技术门槛更高,布局根深蒂固,替换难度更大。
芯片就是典型代表。
发展5G,离不开芯片。
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车联网,每天都在消耗芯片。
国产化替代,是国内信息通信发展的必然主要趋势,也是重要的商业机遇。
贸易摩擦和它所带来的产业链重构,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
现在的5G与未来的5G
2021年国内5G网络建设的速度和规模,继续领跑全球。
最新的数据国内的5G基站总数已经达到140万,占比全球超过70%。
5G手机终端连接数,更是突破5亿户,傲视群雄。
成绩是斐然的,但是C端用户对5G的认可度不高。
虽然5G连接数较多,但基本上都属于被动连接数,并非完全由用户需求所驱动。
2021年工信部还专门推出了“5G扬帆”计划推动5G 2B发展。
可见5G 2B发展多么关键的一年。
全国超过20个行业进行5G技术验证和商业试点,已有超过1万个创新项目在多个行业实施落地。
运营商手里的5G 2B商业合同,至少有1.5万个。
5G 2B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如何低成本复制已有的经验。
从技术的层面来看,5G的发展也在逐步演进。
2022年,R16全面商用,意味着现有5G网络将进一步升级。
5G-Advanced值得期待能带来什么?
5G基站建设可能趋于缓和,国内常规频段的5G网络建设可能进入新的阶段;
至于即将在冬奥会中亮相的毫米波5G。
具体表现如何也会可能会影响国内对于毫米波的态度和政策。
5G承载网的建设,还将继续。
随着5G用户数的增加,承载通道的扩容是必然的。
光模块方面除了数据中心之外,运营商是否舍得在骨干网批量使用,是一个值得观察的问题。
行业的预测400G将持续爆发,2023年节点会是800G。
对于核心网来说,2022年的主要工作,就是建立融合核心网;
老的平台将退出,进一步提升网络设备的利用效率,降低能耗和运维成本。
F5G千兆光网
F5G千兆光网络重要性是大于5G的;
有线场景在可靠性上和性能上,是无线场景无法匹敌的。
没有光底座,5G就无从谈起。
国内支持千兆接入的10G-PON(万兆无源光网络)端口规模超过600万个,具备覆盖超过2.4亿户家庭的能力。
国内正在大规模建设千兆城市和千兆家庭,用户规模已经提升至2525万户。
现推广的FTTR光纤就是实现全屋光纤覆盖;
把室内的双绞线网络替换成光纤;成本比较大。
一般的家庭是否能够接受,还有待观察。
IDC能耗课题
IDC数据中心也聚焦了不少运营商和设备商的目光。
IDC就是算力资源池,为整个社会提供算力能量和动力。
企业用户和消费者用户对应用服务的需求,对数据的需求,对算力的需求,都集中表现在IDC的数量激增上。
但是IDC的激增带来一个严重的能耗问题;
据测算电费成本占IDC成本的50%以上。
在我们不能保证它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,IDC建成时就成了一个个烧钱的机器,一个不断碳排放的机器。
基于摩尔定律成本是会逐年下降;
明年建和今年建,成本会有明显差异,性能也有差异。
在降温能耗方面也不能忽视;
显著的趋势是液冷有效降低IDC的能耗。
进一步降低能耗极具有研究价值。
三大运营商+广电
美国于2021年1月6日称将推进中国三大运营商在纽交所退市;
三大运营商“A股回归”已成定局。
先行回归的中国电信出现破发的尴尬局面。
中国移动A股上市在即,会不会也破发,值得关注。
三大运营商的竞争格局非常合理,多一家嫌多,少一家嫌少。
传了几年的电信和联通的合并大概率也不会发生在2022。
而广电入局对国内电信行业的整体影响不会太大。
广电5G集采因资金不足一拖再拖。
参与5G实际上就是浪费资源,为了节省资源电信联通共建共享;广电入局反而加大了资源的浪费。
最终大概率会被移动收编。
物联网时代
整个行业都在持续推动NB-IoT、5G等物联网技术时,Cat.1脱颖而出,成为2021年最大的黑马。
Cat.1在中低速物联网场景的快速发展,带给人们惊喜。
Cat.1依托于4G LTE网络的成本优势,奠定了它的成功基础。
对于十亿、百亿级的物联网终端来说,成本永远是第一要素。
终端问题解决了,行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落地的困难就减少了一半。
运营商、厂商和客户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网和云上,研究专网的建设方案,研究云网融合,研究边缘计算和云原生。
软实力
行业专网的问题在于软实力。
软件是非常讲究生态的,即便是华为和阿里,都不可能独自包办所有的软件工作。
而生态的关键,在于中小企业。
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,中小企业不敢在软件上进行投入,我们就形成不了旺盛的生态,行业数字化也就没办法像手机APP那样,产生需求,刺激投资和发展。
工业互联网,没有工业软件的持续投入,只靠硬件,是不可能成功的。
工业门类那么多,我们需要大量认真做实事的中小企业,参与生态建设,共建行业应用繁荣。
AI通信未来
AI人工智能与传统通信场景的结合,是未来通信研究的重要方向。
AI能降低网络的运维难度,减少对人工的依赖,缩减成本。
结合训练出的算法模型,进一步提供通信性能。
低轨卫星的规模普及,将实现卫星通信的Gbps时代。
带宽的大幅提升,可能改变卫星通信的服务模式,形成新的产业。
年中河南水灾的时候,卫星+翼龙无人机的模式,其实已经在做商业模式的验证。
虽然不能取代蜂窝移动通信;但在很多场景(航空航海通信、应急救灾、边远地区宽带覆盖)中会形成很有用的补充。
最好与最坏的一年
从财报上来看,运营商的5G 2B和云收入开始增加,5G C端用户ARPU值更高,营收也会有所增加。
运营商进入了成长周期,短期局面看好。
设备商方面,华为2021年的预期业绩是6340亿,同比下降30%。
相比之下,友商的业绩想必会有较大的增长。
然而,有人欢喜有人愁,个别友商日子过得也挺惨。
宏观经济形势和人口趋势的变化,势必影响到所有的行业,也包括通信行业。
2021年是过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,也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。
以上信息由英利检测(Teslab)整理发布,如有出入请及时指正,欢迎一起讨论,我们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发展,如有引用也请注明出处。我们在无线通信产品认证领域服务既深入又广泛,将是业内最为优秀第三方认证服务商之一!
|国家高新技术企业(连续)|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|本本分分|:┆PTCRB┆VERIZON┆AT&T┆GCF┆TMO┆3C┆SRRC┆CTA┆JATE┆TELEC┆BQB┆::